6月23日至25日,中国建筑2025年工程硕博士企业导师专题培训班在同济大学举办。本次培训由中建集团人力资源部(干部人事部)、中建党校(中建管理学院)联合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旨在不断提升中建集团企业导师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导师在工程硕博士培养中的“关键纽带”作用,打造一支“愿指导、能指导、善指导”的企业导师队伍,更好推进工程硕博士专项培养工作。集团内16家单位的92名企业导师以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参加培训。
开班动员明要求。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宪忠,中建集团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心宁,中建党校(中建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常务副院长梁培杰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赵宪忠在开班致辞中首先代表同济大学对参加培训的企业导师以及其他人员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的背景下,中建集团与同济大学联合举办企业导师培训十分必要,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各位企业导师能够成为“真问题”的提出者、产教融合的实践者以及校企成果转化的驱动者。他表示,同济大学愿意与中建集团共同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贡献“同济力量”和“中建智慧”。
王心宁在开班讲话中指出,在集团党组的领导下,集团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经过近3年的努力探索,进展顺利、初见成效。当前,做好有组织、成体系、大规模的联合培养是需要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实践平台、项目载体和培养体系建设,确保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要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用好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梁培杰表示,党校(学院)将与同济大学共同办好此次培训,更好为企业导师赋能,希望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专项试点各项工作;要准确把握企业导师职责要求,在专业指导、课程内容以及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切实履好职尽好责;要充分利用好此次培训机会,专心学习、加强交流,真正学出成效。
专家云集共赋能。培训班聚焦国家工程硕博士专项培养政策、企业导师履职能力以及育人实践等内容,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同济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赵鸿铎,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同济大学党委学研工部副部长李睿等专家学者,分别就《AI2.0赋能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范式更新与教育强国的高校应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夯实工程硕博士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及《Z世代高校学生特点及校企联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进行了专题分享,为企业导师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集团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和经验借鉴。
学员研讨促交流。培训期间,专门抽出晚上时间安排了1场专题研讨和1场座谈会。参加培训的企业导师分为6组,分别围绕加强校企导师协同合作,加强企业导师选聘、考核、激励,做好学生入企期间的科研指导和日常管理以及对集团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自身实践情况,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碰撞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并进行了分组汇报。
在中国建筑工程硕博士专项培养工作座谈会上,与会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对集团工程硕博士培养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下一步,集团将通过培训班等多元化的形式,不断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协同育人为路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共同构建校企深度产教融合的新生态。